李文秀

时间:2025-09-02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李文秀,女,1978.10月生,博士(武汉大学)、教授,经济贸易学院院长目前是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院长中山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国际经济与贸易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人文社科基地“广东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广东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研究团队“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广东金融学院“中国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兼任广东物流与供应链学会副会长、广东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常务副理事长等。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领域

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聚、服务经济与政策、数字经济国际贸易等领域

(二)论文、著作、专利、获奖

1.Can digital finance development dr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in manufacturing Evidence from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4.03.02.作者

2. 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与消费不平等——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民生福祉视角的阐释. 金融经济学研究[J].2023年第1期,作者

3.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of middle-aged elderly_Evidence from China. 30-2023.02.10.作者

4.双循环新格局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J].当代财经,2022年第7期,.作者,通讯作者

5.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J].国际经贸探索2021年第12作者,通讯作者

6.融资约束、产业政策与本土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1年第7期,作者

7.房价波动、工资水平与区域间劳动力要素错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作者

8.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金融发展的区域融合效应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0年第2期,作者

9.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年第3期,作者,通讯作者

10.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制造业企业成长——兼议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红利[J].产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3期,通讯作者

11.基于公平视角下的中国地区碳生态补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作者作者

12.研发形式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研发补贴的效果[J].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第1期,作者

13.中国服务业进口的国别(地区)结构研究——基于附加值贸易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4期,作者

14.中国服务业出口的国别(地区)结构及影响因素——附加值贸易视角的解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作者

15.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商业模式创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作者

16.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附加值贸易的测算[J].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7期,作者

17.中美生产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6年第4期,作者

18.要素比例、技术差异与出口增加值——基于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出口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5年第6期,作者

19.交易效率对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8个发达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5年第5期,作者

20.制度环境对服务出口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作者

21.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研究——基于产业控制力视角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4期,作者

22.中国区域间服务业发展趋同还是集聚——基于省级分行业投资效率面板数据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8期,作者

23.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来自纽约、东京的例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产经评论,2012年第4期,作者

24.服务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J].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5期,作者

25.旅游产业集聚机理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作者

26.新世纪以来我国FDI外溢效应的俱乐部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第4期,作者

27.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机理与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作者

28.服务业FDI能促进服务业集聚吗[J].财贸经济,2012年第3期,作者

29.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J].人民日报理论版,2012.6.04.作者

30.服务企业绩效差异源泉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作者

31.国内展览业区域空间布局的地理学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作者

32.国外服务业FDI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作者

33.中国服务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2期,作者

34.自主创新推动服务业成长:机制、效应与实现路径[J].财贸经济,2010年第12期,作者

35.城市化、集聚效应与第三产业发展[J].财经科学,2010年第8期,作者

36.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作者

37.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竞技体育生产制度[J].体育学刊,2010年第4期,作者

38.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0年第1期,作者

39.刘林青,李文秀,张亚婷.比较优势、FDI和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脆弱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作者

40.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作者

41.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8 年第7 期全文转载.作者

42.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作者

43.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自主创新理论模型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6期,作者

44.李文秀.中国离岸服务业发展之路——中国与印度离岸服务的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第6期,作者

45.全球化视角下产业集群的治理与升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作者

46.合竞新方式—联盟和集群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 年第2期,.作者

47.面向集群的PAEI 分析及政府政策[J].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7期,作者

48.全球价值链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25作者

49.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作者

50.产业集群升级研究——基于链网耦合的视角[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作者

51.服务业集群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作者

(三)主持的项目

1.创新视角下中国服务业政策研究:事实特征、机理和对策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年。

2.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贸易增加值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年。

3.“基于经济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集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0年。

4.数实融合赋能供应链韧性提升的效应评估、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广东省社科项目,2025年。

5.数实深度融合”下数字产业集群的升级动力与演化历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数实深度融合”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2025年。

6.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招标课题项目,2020年。

7.利广东省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广东省人民政府重大招标课题项目,2019年。

8,广东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

9.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团队,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团队项目,2018年。

10.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商业模式研究——以广东为例,广东省科技厅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2014年。

11.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3年。

12.基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中国产业安全强化研究——产业控制力视角的分析,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年。

13.基于经济控制力的广东省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2010B070300113),广东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0年。

14.基于经济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集聚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

15.广东省服务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09年。

16.服务业集群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09Y51),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9年。

三、学生培养

(一)主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

)主持的教育教学项目

1.跨境电商实验中心,广东省教育厅项目2024年

)开发的研究生教学案例

(六)指导学生

在已经指导济南大学金融学三届6名研究生、华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生1名、校内保险硕士研究生2名、,所指导的研究生已在国内C刊上发表论文2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已在SSCI上发表论文4篇。

四、社会服务与实务

承担地方政府项目10多项、企业委托咨询项目2项,且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担任MBA授课教师,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学会副会长和广东省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

五、招生方向

(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服务业集聚、数实融合、产业竞争力等。

(二)国际贸易:主要研究服务贸易、跨境电商。

六、招生要求

  政治立场坚定,刻苦努力,继续攻读博士优先。

七、联系方式

邮箱:24-055@gduf.edu.cn

办公电话:37215251

 

版权所有:广东金融学院 - 研究生院(含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生院党总支(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合署)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