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健

时间:2025-09-02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易行健,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数量经济学专业)、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金融学教授(二级,201512至今),现任广东金融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广东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金融学院数字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Digital Economy and Building Financial Powerhouse)院长和广州市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Research 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主任。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首任院长(2024.11—2021.8)、广东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广州市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首任主任、校党委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等。入选2021年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第六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建立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研究首席专家。曾经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广东金融顾问等,是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研究50人论坛成员,2016年被聘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 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货币金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家庭金融与财富管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宏观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著作、译著与教材多部,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国际金融研究》China &World EconomyFinancial Research Lett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等权威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曾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领军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和其他省部省部级项目10余项,曾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22年数字经济学术年会专项最佳论文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科研与教学奖励30余项,撰写的10余份咨询报告获得外交部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在各类报刊发表时评和短论30余篇。

教育背景

2023.11 -12          中共中央党校参加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第2期)

2019.09                中共中央党校参加第90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2013.12-2014.9    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人口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2011.07-2016.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2010.04                 中共中央党校参加第34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2005.09-2006.05   赫尔辛基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研究所访问

2004.09-2005.0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国培训部英语高级班学习

2001.09-2004.06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数量经济学

1997.09-2000.06   在湘潭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为政治经济学

1992.09-1995.06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学习,专业为机械设计与制造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领域

应用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家庭金融、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国际经济学等。

(二)主要论文

2025

1.易行健、赖可、李家山、杨碧云:《养老保险政策改革与老年家庭财务脆弱性: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财经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1期;

2.易行健、李青塬、杨碧云:《数字政府建设与中老年家庭消费》,《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3. Li, J. S., Yi, X. J.(通讯作者), Yang, B. Y., Zhou, L. (2025). How Does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ffect Wealth Inequality? — Evi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rtfolio Heterogeneity.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61(9), 2786–2799.

4. Zhang, L., Yang, B. & Yi, X(通讯作者). Commercial Insurance, Digital Economy, and Househol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Making: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Micro Household Survey Data. Journal of Family Economic Issues (2025).

5.易行健、梁子昊:《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建设之路:基于金融史和政策的综合分析》,《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3期。

6. 易行健、杨雨佳、杨碧云:《合理负债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经验证据:基于CHFS的实证检验》,《国际金融研究》,20258月;

7. 李家山、易行健(通讯作者)、何启志和周利:《股票市场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意愿——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254月;

8.易行健:《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笔谈》(魏后凯、都阳、吴卫星、易行健、杨胜刚、田利辉和张晓晋),《金融评论》,2025年第6期;

9. 周利、王聪、易行健:《外部冲击、债务杠杆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脆弱性》,《管理科学学报》,2025年第5期。

 

2024

1.杨碧云、梁子昊、易行健(通讯作者)、李家山:《机会不平等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与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经验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24年第3期;

2.易行健、梁子昊、李家山、杨碧云:《机会不平等、数字金融与居民创业——基于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计量经济学学报》2024年第5期;

3.王裕国、杨继瑞、臧旭恒、柳思维、唐未兵、尹向东、易行健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笔谈中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内涵和建议》,2024年第4期;

4. Lai, Jennifer, Xie Jing, Mengqian Ye and Xingjian Yi(通讯作者), 2024,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financial availability—The evidence from court cases in China”.,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vol. 31(16), 1513-18.

5. 杨碧云、黎卓妍、易行健(通讯作者)、张凌霜:《数字鸿沟对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效应研究》,《保险研究》,2024年第9期;

6. 易行健、杨雨佳、杨碧云、李家山:《合理负债促进共享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消费不平等的经验证据》,《暨南学报》,2024年第8期;

7. 周利、吴雨、易行健:《数字经济发展、资产配置消费与居民财产性收入——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金融研究》2024年第6期;

8. 杨雨佳、易行健、杨碧云:《家庭负债、数字经济与居民消费》,《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2023

1. 臧旭恒、易行健(通讯作者):《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上)》,《消费经济》2023年第1期。

2. 臧旭恒、易行健(通讯作者):《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潜力释放(下)》,《消费经济》2023年第2期。

3.  杨碧云、王艺璇、易行健(通讯作者)、张凌霜:《数字鸿沟是否抑制了居民消费?》,《南开经济研究》2023年第3期。

4. 杨碧云、王艺璇、易行健(通讯作者)、张凌霜:《数字鸿沟与消费鸿沟——基于个体消费不平等视角》,《经济学动态》202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23年第8期全文转载】

5. 杨碧云、郭壮哲、易行健(通讯作者)、张凌霜:《数字经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微观效应》,《经济评论》,2023年第3期。

6. Jennifer T. Lai, Jing Xie, Mengqian Ye,Xingjian Yi(通讯作者), Illegal fundraising and financial availability——The evidence from court cases in China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17 Apr 2023.

7. 易行健、李家山、张凌霜,杨碧云:《财富差距的居民消费抑制效应:机制探讨与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社会科学文摘》20239月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统计与精算》2023.5全文转载】

8. 易行健、张凌霜、周聪与杨碧云:《商业健康保险、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支出:理论与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23年第4期。

9. 易行健、郭壮哲:《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居民服务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0. 易行健、魏小桃、杨碧云、张凌霜:《数字经济是否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基于收入不平等视角的微观证据》,《计量经济学学报》,2023年第7期。

11. 易行健、李家山、张浩和杨碧云:《财富积累、财富分配与共同富裕——基于理论、历史和政策的综合分析》,《国际金融研究》第8期。【《国际货币评论》2023年第9期全文转载】

12. 易行健、杨雨佳和杨碧云:《人口流动促进居民消费的微观机理与效应——基于外地生活经历的经验证据》,《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

13. 易行健、陈俊、周聪和张凌霜:《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基于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管理科学学报》,2023年第10期。

14.杨碧云、叶雅优、易行健(通讯作者)、李家山,《收入不平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经验证据》,《南方金融》2023年第10期。

 

2022

1.Xingjian YiSheng Liu, Zhouhen Wu, 2022What drives credit expansion worldwid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with long-term cross-country panel dat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Vol80:pp 225-242.

2.张凌霜、易行健(通讯作者)、杨碧云:《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商业保险、数字经济与人民幸福感:来自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年第1期,pp42-60.

3. 易行健、苏欣、周聪和杨碧云:《房价预期与城镇居民家庭股市参与:理论探讨与微观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22年第4期。

4. 杨碧云、魏小桃、易行健(通讯作者)、张凌霜:《数字经济对共享发展影响的微观经验 证据:基于消费不平等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22年第10期。

5. 易行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合稿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座谈会主旨发言摘编》(罗必良、刘少波、易行健等),《南方经济》,202211期。

 

2021

1. 易行健、张凌霜:《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估计》,《福建论坛》,2021年第2期。

2. 李家山、易行健(通讯作者)、何启志:《中国居民财富不平等的测算修正、异质性与驱动机制》,《财政研究》,2021年第12期,pp17-33

3. 易行健、李家山、张凌霜:《财富不平等问题研究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21年第12期。

 

2020

1. Lai, J. T., Isabel K. M. Yan, I.K.M., Yi, X.J.(通讯作者) Zhang, H., 2020,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in China, China &World EconomySSCI, Vol. 28, No. 1, PP64–93.

2. 易行健、周利和张浩:《城镇化为何没有推动居民消费倾向的提升》,《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8期。

3. 易行健:《新冠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研究:基于国际文献综述及其扩展分析》,《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年第3期。

4. 周利、易行健(通讯作者):《房价上涨、家庭债务与城镇居民消费:贷款价值比的视角》,《中国管理科学》第7期。

 

2019

1. 易行健、菅倩倩:《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实证检验》,《消费经济》,20192期。

2. 易行健、肖琪:《收入不平等与居民消费率的非线性关系——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 易行健、周聪、周利、来特:《商业医疗保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经济科学》,2019年第5期。

 

2018

1 易行健、黄远:《基本养老保险对不同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差异——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检验》,《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2. 易行健、朱力维、杨碧云:《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消费经济》2018年第3期。

3. 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居民消费》,《金融研究》2018年第11期。

4. 易行健、朱力维、杨碧云:《城乡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2002-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产业经济评论》2018年第5期。

5.易行健、戴艳娟、许华杰:《进口消费品相关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对总产出贡献的测算》,《国际经贸探索》2018年第12期。

 

2017

1.易行健、莫宁、周聪、杨碧云:《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基于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估计》,《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93-100

2. 易行健:《建立多点支撑的居民消费增长格局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学术月刊》,2017(9):17-20

3. 张浩、易行健(通讯作者)、周聪:《房产价值变动、城镇居民消费与财富效应异质性》,《金融研究》,2017(8):50-66

4. 易行健、陈仁静、来特、杨碧云《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否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上海金融》2017(11):21-27

 

2016

1. 易行健、张家为、杨碧云:《家庭教育支出决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南方人口》,2016(3):21-35

2. 易行健、刘鑫、杨碧云:《城市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经济问题探索》,2016(6):85-91

3.易行健、左雅莉:《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与决定因素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6(9):25-39

4 .易行健、盛威、杨碧云:《家庭收入与人口结构特征对旅游支出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消费经济》,2016(4):38-46

5 .易行健、周聪、杨碧云《户主兄弟姐妹个数对家庭股票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投资研究》,2016(12):48-64

 

2015

1.易行健、杨碧云:《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决定因素的经验检验》,《世界经济》2015.1pp3-24

2.易行健、张家为、张凌霜、杨碧云:《家庭收入与人口结构特征对居民互联网购买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城镇家庭的经验证据》,《消费经济》2015.3pp3-12

3.易行健、盛威、杨碧云:《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家庭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5pp25-38

 

2014

1.易行健、张波、杨碧云:《打工收入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检验》,《中国农村经济》2014.6pp41-55

2.易行健、袁申国、戴艳娟:《外贸对广东经济增长与GDP形成的贡献测算:2001-2012》,《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pp82-91

 

2013

1.易行健、刘胜:《欧盟国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国际经贸探索》2013.9pp36-46

2.易行健、刘胜、杨碧云:《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率决定差异的实证检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6pp168-180

3.易行健、刘胜、杨碧云:《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1996-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2pp55-62

 

2012

1.易行健、吴庆源、杨碧云:《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分项消费的联动机制——基于混合均组方法的实证检验》,《上海经济研究》2012.10pp65-76

2.易行健、张波、杨汝岱、杨碧云:《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2.5pp43-51

 

2011

1.易行健、张波、杨碧云:《中国城市化、住宅需求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编入《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0

2.易行健、张波、杨碧云:《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实证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6pp50-58

3.易行健、张波:《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实证检验:基于不同收入阶层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1pp74-81

 

2010

1.易行健、成思:《中国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1984-2008》,《国际经贸探索》2010.11pp33-38

2.易行健、杨碧云:《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经济经纬》2010.6pp123-126

 

2009

1.易行健、闫振坤:《行业内FDI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基于广州市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9.11pp20-24

2.易行健、符淼、郭静静:《开放经济对专利创新溢出效应的行业差异分析:基于广东省工业部门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09.10pp91-98

 

2008

1.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8.2pp119-131

2.符淼、易行健:《外资和外贸创新溢出效应的行业差异分析:基于广州市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8.8pp29-42

3.刘兰凤、易行健:《中国能源需求的估计与预测模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4pp84-91

 

 

2007

1.易行健、张德常:《不对称信息、简单分类、信贷约束和信贷集中共存:解释我国信贷资源配置不协调的一种新思路》,《财贸经济》2007.11pp15-23

2.易行健、李良生:《市场是否可以换来技术进步:来自广东省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07.7pp71-82

3.易行健、张德常:《激励扭曲与努力的无效分配:基于银行客户经理制模拟利润考核的有效性分析》,《财经研究》2007.3pp38-46

4.易行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外汇储备影响的实证研究:1996-2004》,《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2pp3-10

5.易行健、刘兰凤:《全要素生产率的变迁:来自广州市与上海市的比较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7.1pp51-56

 

2006

1.易行健:《人民币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替代与资本外流影响的实证检验》,《世界经济研究》2006.12pp40-44

2.易行健:《我国进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趋势、问题及未来的政策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2pp63-67

3.易行健:《我国外贸依存度高低的判断及其趋势预测:一个发展阶段假说》,《国际贸易问题》2006.6pp10-14

4.易行健:《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总量与结构影响的分析》,《经济科学》2004.6pp38-47

5.易行健:《经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国的经验》,《世界经济》2006.4pp49-59

 

2004

1.易行健、杨碧云、易君健:《我国逃税规模的测算及其经济影响分析》,《财经研究》2004.1pp31-40

2.易行健、杨碧云、易君健:《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1pp46-53

3.易行健:《关于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总量与结构影响的分析》,《经济科学》,2004.6pp38-47

 

2003

1.易行健、谢识予:《我国货币流动性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上海经济研究》2003.11pp17-24

2. 易行健、杨碧云、聂子龙:《多元化经营战略、核心竞争力框架和股权结构》,《南开管理评论》2003.3pp55-57

 

1999

1.易行健:《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1999.12

2.易行健、潘希宏、潘从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看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建立》,《投资研究》1999.10

 

1998

易行健:《关于农业产业化几个问题的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研究生论丛)1998.12

 

 

(三)著作

1. 杨碧云、易行健等:《中国居民家庭经济金融行为研究》,科学出版社,20256月;

2.易行健等:《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基于家庭异质性视角的微观证据》,人民出版社,20198月。

3.易行健等:《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人民出版社,20183月。

4.易行健:《新国际贸易理论》,周文贵等著《国际贸易理论概览》第13章,人民出版社,2015年。

5.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3

6.易行健:《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制度分析》,刘长庚主编《联合产权论——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第六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

(四)奖励和获得人才项目资助情况

20257月,论文《商业健康保险、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支出——理论与经验证据》获得第十三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

20248月,著作《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微观证据》获得第九届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0246月,合作论文《智能制造、新质生产力与企业共同富裕: 机器人进口的证据》,第十届中国金融管理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20239月,论文《房价预期与城镇居民家庭股市参与:理论探讨与微观经验证据》获得广东金融学会第十二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20222月  著作《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微观证据》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21年)论著类三等奖;

20221月 入选第六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2021年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

20221月 《数字普惠金融与降低消费不平等——基于个体和群体的双重视角》获得2022年数字经济学术年会专项最佳论文奖(刘倩、易行健与韩立岩);

20217月 论文《商业医疗险和健康险、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支出:理论分析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被评为第十二届中国金融教育论坛(2021优秀学术类论文(易行健、张凌霜、徐舒、周聪);

2021年《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获得广东金融学会第十一届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2020年  《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宏观证据与国际比较、基于异质性视角的微观证据)》获得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

2020年  双轮驱动的三位一体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

2019年 由于发展我国社会科学教学事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8年 论文《房产价值变动、城镇居民消费与财富效应异质性——来自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获得第十届广东省优秀金融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2017年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7年 入选广州市金融高级专业人才

2016外出务工收入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检验获广东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15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获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国家级培养对象

2013年   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获广东金融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2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   民生性财政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获广东经济学会优秀论文奖2011年 家庭社会网络与居民储蓄行为:基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荣获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1年 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 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一等奖

2010年 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获广东金融学会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0年 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2009年 获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第二届优秀论文一等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异质性与消费倾向的变化

2009年 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2008年 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2008年  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五批省级培养对象

20081230日,受邀请参加广东省价格协会举办的纪念价格改革三十周年座谈会,论文资源要素价格扭曲的政策性因素分析获得论坛征文三等奖 

2006年  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

2007年   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

2003年   获湘潭大学商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2004年  获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004年 获湘潭市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与三等奖

2003年  获湘潭大学商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

2003年 获复旦大学优秀奖学金二等奖

2001年  获湖南省首届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奖

(五)主持的项目

1.财产理论和家庭财产测量方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发展格局下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研究子课题,2023年;

2.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贫富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机制、效应与政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年;

3.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全面促进中国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与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2022年;

4.数字金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子课题,2021年;

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居民消费发展的驱动机制及其政策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年;

6.广州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及其产业链研究项目,广东省金融局-广东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金融发展)项目,2021年;

7.中国居民消费储蓄与家庭资产组合行为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攀峰人才计划项目,2019年;

8.新常态下建立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

9.人口结构对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和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Supported by Innovative School Project in Higher Education of Guangdong, China),2014年;

10.广东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研究,打造理论粤军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招标课题,2013年;

11.人口结构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微观机理、实证检验与宏观政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年;

12.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子课题对外包容:平衡贸易发展策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2年;

13.中国经济开放战略转型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2年;

14.居民消费的国际比较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综合预测,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2012年;

15.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微观消费储蓄行为与宏观消费增长的综合预测及其政策建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11年;

16.基于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的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研究子项目,2011年;

17.基于家庭异质性特征视角的微观消费储蓄行为与促进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年;

18.广东省构建科技服务业服务外包基地模式研究:基于产业集聚视角,广东省软科学项目,2011年;

19.提高广东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战略举措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010年;

20.广东加快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的对策研究,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度课题项目,2010年;

21.基于异质性特征视角的中国城镇家庭消费储蓄行为研究: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金项目,2009年;

22.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收敛性分析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动态路径,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

23.广东省外贸与引资战略转型研究:基于自主创新视角,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2007年;

24.加快外经贸政策转型增强广州市自主创新能力: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年;

25.欧盟货币政策规则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EU-China European Studies Centers Program)子课题;

26.动态计量经济学及其在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才引进项目,2007年;

27.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收敛性分析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动态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青年项目,2007年;

28.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及汇率调整对广东省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青年项目,2005年;

29.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选择,湘潭大学校级课题,2004年;

30.转型时期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函数估计,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3年;

31.我国经济增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课题,2002年。

 

三、学生培养

(一)主讲课程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

研究生课程:《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家庭金融与微观计量分析》、《经济增长专题》、《欧盟货币政策专题》、《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与经济研究方法》、《家庭金融与微观计量经济学专题》、《财富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给本科生讲授《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财富管理》等

2.湘潭大学

研究生课程:《中级计量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

本科生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世界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市场行情》

(二)教学论文、教材

1.《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3月,易行健主编,展凯、张浩和杨碧云副主编;

2.《财富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指南与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2月,杨碧云、易行健、展凯、张浩。

3. 易行健、邓可斌等译,《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 ()鲁克波尔、()克莱茨希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月出版。

 

(三)主持的教育教学项目

1.中国银行广州白云支行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项目,2019年;

2.双轮驱动的科技型、应用型、国际化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

 

(四)指导学生

通过2-4年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坚毅的品格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很(较)强的时间把控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很(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写作以及表达沟通能力。博士研究生达到可以进入国内外顶尖学府或研究机构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或进入应用经济学全国排位比较靠前的高校从事教学研究或中央与(省)部委和大型企业机构从事高层次专业工作的能力。学术型研究生毕业时基本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并具有在境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为进一步深造和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具备比较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在金融监管机构、大中型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目前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人,合作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经研究》《财经科学》《经济评论》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进入宾州州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12人,目前毕业研究生在武汉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任教和在美国普利茅斯岩保险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平安保险广州分公司、广发期货、国家统计局、东方证券、银河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安信证券、重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东莞证券、四大行深圳与广州各分支行等机构工作。

四、社会服务与实务(曾任)

中国数量经济学副会长、常务理事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广东金融顾问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研究50人论坛成员

广东金融类本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金融学会年会理事 中国金融学者论坛理事 中国金融学博士生论坛理事

广东金融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委员会金融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席

广东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价格指数平台专家委员会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长江学者和万人计划通讯评审专家、珠江学者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专家

复旦大学博弈论与数量经济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

《计量经济学报》《消费经济》《国际经贸探索》《金融经济学研究》《金融科学》杂志编委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评论》《财经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刊物匿名评审专家

五、招生方向和要求

1.硕士研究生(应用经济学)研究方向与要求:主要包括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家庭金融与财富管理、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应用计量经济学等研究领域。学生要求:较强的上进心和团队意识;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持续的自律和勤奋学习能力;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基础;有较强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享受研究带来的乐趣。

2.硕士研究生(金融专硕)研究方向与要求:主要包括家庭金融与财富管理。学生要求:较强的上进心和团队意识;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持续的自律和勤奋学习能力;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基础;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享受逻辑思考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3.硕士研究生(应用统计专硕)研究方向与要求:主要包括应用计量经济学、应用经济统计、家庭金融与财富管理。学生要求:较强的上进心和团队意识;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持续的自律和勤奋学习能力;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基础;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享受逻辑思考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4.硕士研究生(资产评估专硕)研究方向与要求:主要包括家庭资产管理、家庭金融与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学生要求:较强的上进心和团队意识;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持续的自律和勤奋学习能力;较好的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基础;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享受逻辑思考和写作带来的乐趣。

 

、联系方式

邮箱:yxjby@126.com

办公电话:020-37216510

 

版权所有:广东金融学院 - 研究生院(含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生院党总支(与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合署)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迎福路5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