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情况
祝佳,女,博士研究生。世界经济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博士,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东金融学院国家金融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金融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和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20余项,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刊物上(EI源刊、CSSCI)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本,参编2本,获政府成果奖1项,多篇研究报告获省市级领导批复。担任《科学学研究》等期刊审稿人。
二、科学研究
(一)主要研究领域
区域金融、数字经济与世界经济等。
(二)论文、著作、专利、获奖
1. 利率政策、汇率波动与在岸人民币市场,《投资研究》2022 年第 11 期,第一作者。
2. 金融市场化改革与企业 “短贷长投”—— 基于利率市场化视角下的中国经验,《商业研究》2022 年第 5 期,第一作者。
3. 利率市场化、共同富裕与杠杆率,《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4. 利率市场化、生命周期与企业融资约束,《商业经济与管理》2020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5.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与汇率联动效应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2020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6. 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影响研究 —— 基于广州市的实证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3 期,第一作者。
7. 金融外部性与产业集聚的内生互动机制研究 —— 基于 D-S 框架和 OTT 框架,《韶关学院学报》2016 年第 5 期,第一作者。
8. 广州市金融新业态发展研究,《城市观察》201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9. 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产业品牌效应扩散和风险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0. 创新驱动与金融支持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 基于产业结构差异视角,《中国软科学》2015 年第 9 期,第一作者。
1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效应研究 —— 基于政府行为差异的视角,《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5 期,第一作者。
12. 欧盟能源政策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7 月,独立作者(专著)。
13. 产业集聚效应的行业差异分析 —— 基于广东服务业的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 年第 6 期,第一作者。
14. 区域产业品牌的金融外部性约束与突破:以广东专业镇为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15. 区域产业品牌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利益主体行为边界,《学习与实践》2012 年第 8 期,第一作者。
16.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欧盟经验及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7. 欧盟能源供给安全:现状分析和前景展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18. 广东省制造业区域集聚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 年第 4 期,第一作者。
19. 欧盟电力市场一体化分析,《市场经济与价格》2012 年第 7 期,第一作者。
20. 广东省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基于工业的实证研究,《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21. 自由市场型还是政府适度引导型?—— 两种不同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效率比较与选择,《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 年第 5 期,第一作者。
(三)主持的项目
1.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项目,2022 年(项目编号:2022WZJD005)。
2. 货币政策效应传导、工具选择与企业融资结构优化,广东省重点学科科研项目,2019 年(项目编号:47)。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的区域效应与金融风险防控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8 年(项目编号:18BJL071)。
4. 自贸区资本项目开放下的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的联控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5 年(项目编号:15YJC790163)。
5. 金融资源禀赋、空间结构及动态效应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5 年(项目编号:YQ201401)。
6. 广州市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广州市哲学社科 “十二五” 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项目,2015 年(项目编号:2015-zb14)。
7. 区域产业转型与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1 年(项目编号:11YJC790315)。
8. 广东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欧盟能源政策比较视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 年(项目编号:2011B080701044)。
9. 区域产业金融外部性与品牌效应的互动关系研究 —— 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十一五” 规划项目,2011 年(项目编号:10B47)。
三、学生培养
(一)主讲课程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数字贸易》等。
(六)指导学生
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并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
四、招生方向
(一)数字经济:研究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的路径及对产业、区域发展的赋能效应。
(二)数字金融:分析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及对资源配置、风险防控的影响。
(三)数字贸易:探索数字驱动的贸易模式创新及发展规律、政策环境与国际合作。
(四)国家金融学:研究宏观金融运行、政策调控、风险防控及金融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机制。
五、招生要求
对自我发展有一定规划,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按导师要求认真完成毕业论文等。
六、联系方式
邮箱:18-068@gduf.edu.cn